免费人成网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人成网站,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人成再在线观看视频

當前位置:對外交流 > 地方醫學會 > 內容

上海市醫學會:百年學會 醫心為民

上海市醫學會成立于1917年4月2日,迄今已有百余年歷史,榮獲中華醫學會優秀地方醫學會,上海市科協“五星級學會”,上海市民政局“5A級社會組織”,以及“上海市品牌社會組織”等多項殊榮,榮登上海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慶建黨百年,展組織風采”“百佳社會組織”群英譜。學會以黨建強會為統領,團結帶領廣大醫學科技工作者,秉承“百年學會、醫心為民”的宗旨,落實“創新、引領、惠民、規范”工作方針,堅持疫情防控和建設發展兩手抓,豐富“東方”系列會議、上海醫學科技獎、上海市醫學會科普基地、青年人才培養、醫學人文之家五大品牌內涵,為“十四五”新征程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共筑人民健康

疫情就是命令,責任重于泰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學會各??品謺瘑T和廣大會員積極響應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援鄂號召,在出征武漢的562位醫師中,有分會委員54位、學會會員236位,遍及31個??品謺?;更多的上海醫務工作者夜以繼日奮戰在本市發熱門診、疾控流調等抗疫一線,為兩千萬市民筑起堅強的“上海堡壘”。

2020年1月23日小年夜,武漢封城。學會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公眾號、官網向全市醫務工作者,尤其是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以節日慰問,并叮囑大家加強自我防護;1月29日又發布慰問信,向全市醫務工作者和援鄂醫療隊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及最誠摯的問候。1月29、31日和2月1日,徐建光會長帶隊走訪了本市部分醫療機構,向春節期間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致以誠摯問候和衷心感謝,并帶去了對援鄂醫療隊員及其家屬的慰問。

學會充分發揮擁有3本醫學專業期刊和官網、微信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的作用,及時發布疾病診療經驗,提供防疫科普知識,進行醫師心理疏導。如在《中華傳染病雜志》預發表了由30位上海新冠肺炎救治專家共同完成的《上海市2019冠狀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即“上海方案”。共識的發布對提高臨床救治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學會還邀請奮戰在滬、漢抗疫一線的上海各??祁I域權威專家為學會微信公眾號“學會專家滬漢戰‘疫’心得”欄目撰寫發表系列專題文章,闡述臨床診療心得,指導臨床研究與實踐;網絡直播連線滬漢兩地的上海重癥醫學專家,交流患者救治的實戰經驗。學會還推出“眾志成城抗疫情,堅守初心擔使命”系列報道,宣傳抗疫中涌現的醫護人員的感人事跡;在學會理事會上表彰在滬漢抗疫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感染病、呼吸病學、急診醫學、精神醫學、危重病??品謺?,授予其“2020年上海市醫學會抗疫先鋒??品謺睒s譽稱號,弘揚醫界正能量,彰顯抗疫精神品格。

規范組織建設,創新會員服務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運行機制。學會落實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工作委員會等會議以及??品謺雌趽Q屆工作,做到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學會以“科創中國”為引導,依托??祁I域特色和組織優勢,以生物醫藥領域的快速發展為契機,探索搭建跨界融合的分會平臺,力爭打造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樞紐。2020年,依托學會官網升級,初步完成分級分類會員體系的搭建,并通過智能化、網絡化服務方式進一步完善會員入會流程,創新會員服務渠道,為會員提供多樣化、精準化服務。

打造“東方”品牌,強化學術引領

學會始終致力于開展高質量的醫學學術活動。自2007年起學會先后創立東方心臟病學會議、東方內分泌-糖尿病會議等36個“東方”品牌會議,覆蓋48個醫學???,并舉辦大規模、多學科交叉、融合與合作的學術會議千余場;倡導整合資源、協同辦會新模式,重點推進與長江三角洲區域的交流聯動,及“一帶一路”共建共享;疫情發生之后,積極創新會議組織形式,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學術盛宴?!皷|方”品牌會議為廣大醫師與全國乃至世界頂尖專家搭建了學習交流平臺,為醫生們了解前沿學術進展、掌握最新醫療技術、提升醫學專業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設立醫學科技獎,助力科技創新

實現“健康中國”建設目標需要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學會自2002年起設立了上海醫學科技獎,旨在立足上海醫學科研前沿,積極推動醫學創新發展、成果轉化、臨床應用;從2009年起增設“成果推廣獎”和“社區衛生獎”,旨在推動歷年獲獎項目中的適宜技術在全市乃至全國范圍內的廣泛推廣應用并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同時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充分發揮自身力量或與市級醫療機構聯合進行醫學科學研究,使一批適合在社區開展的適宜技術得到推廣應用,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上海醫學科技獎設立近20年來,學會對1036項優秀科研成果進行了獎勵,其中一等獎106項、二等獎291項、三等獎567項,成果推廣獎46項,社區衛生獎21項,青年獎5項,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共有31項次。此外,上海醫學科技獎的獲獎項目后續有325項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209項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41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

拓寬科普宣傳渠道,護佑人民健康

學會充分發揮科普“老品牌”和“新媒體”優勢,向百姓傳遞醫學常識、健康養生、疾病預防、慢性病管理等科普信息?!敖】捣较虮P”和“架起彩虹橋”是學會兩大老牌科普線下活動?;顒又?,學會帶領專家走進社區、走向基層,多模式、全方位為市民提供優質、有效的健康科普服務,拓展了活動的廣度和深度。此外,學會還通過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凸顯線上科普優勢,尤其在疫情期間,推送科普推文151篇,既注重了高危人群、重點人群的防疫知識宣教,又針對兒童、孕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不同人群進行健康居家的分類科普推送,還就公眾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和正面引導,讓普通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全面獲得防治新冠肺炎和居家健康管理的知識,獲得廣泛好評。

建立青年人才庫,夯實人才之基

學會重視人才梯隊建設,尤其是青年醫學科技人才的培育和舉薦。圍繞青年醫學科技工作者學術成長和職業發展的核心需求,學會打造了“青年菁英”人才推薦選拔、上海醫學科技獎青年獎評選、優秀青年委員評選、《上海醫學》雜志春蕾計劃、上海市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等一系列項目,努力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平臺,激發青年人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活力,促進青年醫學科技人才成長,推動人才資源規模壯大和結構優化,夯實新時代醫學創新發展的人才之基。

建設醫學人文之家,堅守初心使命

不忘醫者初心,牢記健康使命。學會大力傳承和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引領廣大醫學科技工作者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健康中國偉業。每年的“中國醫師節”舉辦系列慶?;顒?,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在醫學科技工作者中形成價值認同和精神感召。自2019年起,學會在移動電視媒體平臺連續開設“百年學會,醫心為民”欄目,以學術、科普等為主題,積極宣傳在學會成長的醫學專家、科普精英。2021年,學會回顧了“百個上海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獲獎項目”,用百個醫學科研創新成果,為建黨百年獻上一份厚禮。學會通過不斷弘揚百年醫心正能量,努力建設一個有擔當、有溫度、有情懷的醫學人文之家。

發揮智庫優勢,勇擔社會責任

學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承接社會化服務職能。學會尊重科學、客觀公正、依法開展各類醫療鑒定,堅持鑒定專家和鑒定工作人員兩支隊伍的建設,舉辦各類培訓會。為貫徹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建立醫療工作長效考核機制的工作要求,學會對區醫學會的鑒定工作進行考核。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等委托,承擔本市首次開展的新技術臨床應用評估、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論證、高端醫療設備配置專家論證、上海市醫務職工科技創新“星光計劃”優秀項目及“職工科技創新之星”評審等工作,制定本市手術分級目錄、限制類技術培訓基地標準等,為衛生行政部門提供決策咨詢。學會致力于醫療服務標準制定和質量保證,推動醫療服務標準發展與創新,并為此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協助推進開展市級標準化示范試點工作。